一位腦外科名醫的心路歷程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腦神經外科 主任教授
我是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腦神經外科的主任教授,我們科室每天早上7點半進行全體醫務人員必須參加的醫務協調會議。早上7點剛過就要到科室,一天所有的門診、手術、業務結束,23點才可以離開醫院回家。其實醫生這樣工作很常見,只要在醫院,就沒有“工作結束“的時刻,為了患者,工作是一個接著一個的。
手術時間長的超過10小時,腦外科手術是拼醫生的體力
腦神經外科是一個要求體力+專注力的專科。很多手術時間長,操作精細而復雜,而且稍有疏忽就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須高度維持腦神經外科醫生的積極性和體力。同時,腦神經外科醫生也需要背負關乎患者生命的責任。
手術一旦順利完成,醫生才可以安心。接下來就是等待患者從麻醉劑中蘇醒,并且數天連續確認患者的情況,我們一直守護在患者身旁。
每日忙碌的原動力,就是希望患者康復
如此這般,我每天都這樣忙忙碌碌,促使我堅持下來的原動力之一,就是希望患者得到幸福,這應該就是醫生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吧。
和患者、家屬的相遇,經常給我帶來感動和沖動。手術成功,患者康復,心情無比喜悅;重癥患者的治療結果不好時,每每讓我記憶猶新。不開心的事情,后悔的事情,后悔應該再努力一些。治療結果被認可,從患者處聽到開心的言語,無論多么瑣碎,和每一位患者的接觸都是一種積蓄,這種積蓄為我提供了原動力。
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天南地北的患者們選擇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腦神經外科,非常感謝。“既然如此!”那么我必須回報患者和家屬的期待,全力以赴地為每位患者手術。
工作了30年的腦神經外科,傳承先輩的旗幟
自從擔任這個科室的主任教授,對腦神經外科這些醫生的責任感和義務感也成為了我工作的原動力。有先輩們和同事們的努力,我才有機會站在這里,我永遠懷著對他們感謝的心。因此,我必須回報他們的期待。
我大學一畢業就開始在這個科室工作了,30年里我經歷了這個科室的歷史。初代主任教授的喜多村孝一老師,派我去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留學的高倉公朋老師,徹底磨練和指導我手術的崛智勝老師,以及教給我腦血管障礙治療理論的岡田芳和老師。我幸運的親歷了這個科室的歷任四代主任,學到了太多。集他們的寶貴經驗于一身,我要繼承先輩的思想,傳承給后輩,這是我的義務、我的責任。
從來不認為自己優秀,我不是天才醫生
我一次都沒有覺得自己優秀。我不是天才醫生,必須花時間積累才能趕得上別人。這種不如人的劣等感促使我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無論手術還是論文,起初我都不行,煩惱不斷,后來不懈的堅持努力,逐漸進步,才成為了今天的我。
遇到的患者、同事和朋友,他們也促進了我的成長。心中懷著對所有人的感謝,我要繼續以后的醫生生涯。
心中的義務感和責任感
我總說自己忙,但是很幸福。在充實忙碌中自得其樂,來自于患者和醫生同事們的支持。希望患者痊愈,希望后輩醫生工作順利,這些義務感和責任感是我的壓力,也是我的動力。
為患者,同事而奮斗,每天的繁忙不只是疲勞和辛苦,其實每天都充滿著愛的體驗。把這些零星的小事收集起來,我今后的醫生生涯必定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