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腫瘤本身所致的便秘
1.腹腔、盆腔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可引起腸道阻塞,使腸內容物通過受阻,以致到達直腸的糞便很少,不能觸發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腸道外腫瘤壓迫腸道也可引起便秘。
2.當腫瘤侵犯腰椎引起脊髓損傷或當腫瘤侵及神經導致神經受損時,均可引起排便的動力肌不同程度受損而致排便動力減弱;同時傳導神經受損,便意沖動不能傳至大腦產生排便反射,而使大 便滯留引起便秘。
3.惡液質患者往往合并復雜的電解質紊亂,如食欲下降、飲食攝入減少,甚至惡心嘔吐,引起低鉀血癥;腫瘤骨轉移引起的高鈣血癥,上述水電解質紊亂造成腸道蠕動異常,引起便秘。
(二)治療相關性的便秘
1.臥床惡液質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消瘦、乏力,體力耐力明顯下降,大部分患者需長期臥床。活動的減少直接導致腸道蠕動減少,甚至會出現腸梗阻等并發癥,這些均是便秘的直接原因。
2.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疼痛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對于惡液質患者,晚期治療手段往往是以阿片類止疼藥物為主的姑息治療。服用阿片類止痛藥物的患者,便秘發生率可達90%~100%,便秘不僅發生在用藥初期,而且還會持續存在于阿片類止痛治療的全過程。阿片類藥物可造成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引起胃排空延遲,使胃腸道腺體分泌減少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致排便反射遲鈍、糞便硬結。
3.其他藥物所致便秘腫瘤患者化療期間便秘的發生率較高,可達71.6%。化療藥物如長春新堿類、沙利度胺、鬼臼毒素類、紫杉醇類、阿糖胞苷等具有神經毒性的藥物可影響自主神經功能,抑制腸蠕動,引起便秘。其中,長春新堿和沙利度胺是最常見的引起便秘的藥物,如不及時恰當處理便秘,患者很可能發生腸梗阻。化療時為了預防和治療惡心、嘔吐,應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由于其有抑制腸蠕動的副作用,可致胃腸道功能紊亂,極易引起便秘。另外,惡液質患者常常需要應用鐵劑、抑酸藥物甚至是抗抑郁藥物,有研究表明以上藥物均可導致便秘的發生和加重。
4.緩瀉劑使用不當有些便秘患者長期過量服用緩瀉劑,引起腸道黏膜的損害、結腸平滑肌萎縮及神經的損害,同時腸道對瀉藥的敏感性降低,并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最終導致嚴重的便秘。
(三)飲食因素
惡液質狀態常伴隨食欲低下、體重減輕,相當一部分患者需要腸外營養支持。飲食攝入的明顯減少導致食物殘渣相對減少,大便量也減少,不能觸發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四)精神心理因素
惡液質患者往往存在焦慮、緊張、抑郁等消極心理因素,可引起或加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和內分泌功能,導致胃腸動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亂。消極心理也可影響食欲,使患者進食減少,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從而引起便秘。同時消極心理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時肛門直腸矛盾運動,導致便秘。
(五)生理因素
腫瘤患者體質衰弱,全身臟器功能減退,腸蠕 動減慢,加之治療或環境的改變,出現便急時克制或忍耐,久之排便反射逐漸消失,導致便秘。
(六)其他
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減退使腸道平滑肌動力減弱,代謝紊亂如低血鉀、高血鈣等,也可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