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的概述
組織間隙過量積液的病理現象稱為水腫(edema)。當胸膜腔和腹膜腔中液體積聚過多,則分別稱為胸腔積液(pleural effusion)與腹腔積液(ascites),是水腫的特殊形式。當積液中查到腫瘤細胞時,則分別稱為惡性胸腔積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及惡性腹腔積液(malignant ascites,MA)O本節將對水腫與胸、腹腔積液進行分別介紹。
【水腫】
腫瘤患者常常合并水腫,主要表現為皮膚緊張、發亮,按壓后局部凹陷等,它既可以是腫瘤原發病的臨床表現,也可以是手術、放療等治療手段后導致的并發癥狀。
一、病因
(一)腫瘤本身或治療導致的淋巴水腫
腫瘤細胞在生長、增殖、轉移過程中,侵襲或堆積淋巴系統,形成淋巴結轉移或淋巴管癌栓,導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腫。同時,腫瘤治療也可引起。例如,切除腫瘤的手術及放療過程導致淋巴管和淋巴結分泌淋巴液的通路被損害,使淋巴管的運輸能力明顯降低,淋巴液增多,形成淋巴水腫。在美國,繼發于腫瘤治療是形成淋巴水腫的最常見原因,其中以繼發于乳腺癌的淋巴水腫最為常見,約26%的乳腺癌患者可出現淋巴水腫,同時也可見于頸部、子宮內膜、外陰、頭頸和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以及肉瘤和黑色素瘤治療后。與腫瘤類型及其相關治療相對應的淋巴水腫發生率已有報道,例如乳腺癌,如果合并手術和放療,上肢水腫的發生率為6%~48%,如切除淋巴結的同時進行放療,水腫的發生率將會處于上述范圍的高值;而對于宮頸癌,治療相關的淋巴水腫發生率為21%~49%。
(二)腫瘤晚期低蛋白血癥
晚期腫瘤患者由于營養不良及蛋白合成減少、分解增加常合并低蛋白血癥,發生率可達30%以上,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重要血漿成分,其低下將導致膠體滲透壓明顯降低,由此引起低蛋白性水腫。
(三)深靜脈血栓引起的水腫
腫瘤的直接侵犯、中心靜脈導管的長期應用、化療藥物引起的內皮損傷、腫瘤細胞因子對血管內皮的破壞導致血管內皮受損;腫瘤患者的長時間臥 床、腫瘤對血管的壓迫造成血流減慢甚至停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腫瘤細胞促凝活性、腫瘤細胞與其他細胞相互作用導致的高凝狀態均導致腫瘤患者極易發生深靜脈血栓。在所有的惡性腫瘤患者中:15%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有癥狀的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50%的患者可能岀現無癥狀的靜脈血栓。而血栓阻塞靜脈管腔,使得局部血管內壓力明顯升高,出現局部軟組織水腫。
(四)其他
某些分泌性腫瘤本身也可以導致水鈉潴留形成水腫,如腦垂體部位腫瘤、嗜銘細胞瘤及具有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作用的其他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