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腫瘤惡液質所致黃疸的鑒別診斷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一)病史
首先應注意詢問腫瘤相關病史,此外,家族史、既往史、用藥史、治療方案也應注意詢問。
(二)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溶血性黃疸從血清膽紅素以及尿膽紅素、尿膽原測定可以比較容易地判別,加上血液學檢査以及各種溶血試驗等大多可以確診。在臨床工作中,肝細胞性黃疸與膽汁淤積性黃疸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
(三)影像檢查
1.B超能探測肝內、外膽管及其分支有無擴張及梗阻,對膽管擴張的診斷敏感性為55%~91%,診斷特異性為82%~95%。B超對肝內及肝門附近局灶性病變具有肯定的診斷價值;B超能觀察胰腺的形態大小,局灶性病變,胰管擴張及胰周情況,對胰頭癌引起的膽汁淤積性黃疸有診斷意義。B超檢查操作方便,安全無創,常作為診黃疸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2.CT對黃疸的鑒別診斷有較大價值, 可提示有無膽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病因。C1診斷膽道梗阻的敏感性為63%~96%,特異性為93.5%~100%。CT通過增強掃描后很容易判斷肝膽、脾解剖結構方面的變化,較B超更為理想;且該診斷準備性不受肥胖和腹部脹氣的影響。因此,對B超檢查在技術上有困難或B超不能確診的病例可選用CT檢查。
3.膽道造影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 iS用于有膽管擴張和懷疑高位膽管梗阻患者,而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則適用于無膽管擴張和懷疑十二指腸壺腹、胰腺和低位膽管病變者。ERCP診斷膽管梗阻的敏感性為89%~98%,特異性為89%~100%;而PT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8%~100%。
黃疸的鑒別診斷方法很多。一般來說,經過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約50%~60%黃疸患者即可確診,經過實驗室檢查,可將確診率提高到70%~75%;再經過B超、CT及膽管造影等檢查,確診率再提高到90%~95%,約5%患者需要做剖腹探查,還有不到5%患者診斷不明。
小結
黃疸是腫瘤惡液質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惡液質患者發生黃疸的原因較復雜,包括腫瘤本身及治療所致溶血、肝細胞受損所致膽紅素代謝障礙以及腫瘤引起膽管阻塞等,根據病因,臨床上將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及膽汁淤積性黃疸。腫瘤惡液質所致黃疸的鑒別診斷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明確黃疸的病因及類型將有助于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