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的評估工具一
歐洲姑息治療研究協作委員會(EPCRC)已經發展了基于臨床證據推薦的惡液質分類和治療用于晚期腫瘤患者,并且作為臨床指南工作。其中營養狀態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即對治療方案的制 定起到指導價值,同時也為治療方案的效果提供客觀的指標和評價。很多研究者和營養協會開發了各 種各樣的營養不良評估工具,包括營養篩查目的,以及綜合評價營養狀態。營養評估工具的內容應比營養風險篩查更深入、更復雜,包括疾病史、飲食攝入情況、人體學測量、生化檢查、體格檢查等。惡液質本身沒有專門的評估工具提供臨床使用,大多數專家認為可以釆用目前臨床使用的營養不良評估工具用于惡液質的評價。但最近有學者提出了惡液質評分系統(CASCO),通過對體重和瘦體組織的下降、厭食、炎癥、免疫和代謝紊亂、體力狀況及生活質量等5個方面的問題評分,根據分數的結果對惡液質分期。下面就臨床最為常用的幾種評估工具分別描述。
(―)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PG-SGA是1994年Ottery在多倫多小組設計的主觀全面評價的基礎上,專門為腫瘤患者制訂的營養篩查工具。美國膳食協會認定PG-SGA可作為腫瘤患者營養評價的標準,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也推薦將PG-SGA用于腫瘤放療后患者的營養評價。此表優點是使用簡便,在門診或病房內數分鐘即可完成,由患者作答四項問題:體重變化、飲食情況、體能活動能力以及有無影響患者進食的一些不良癥狀,如疼痛、便秘、腹瀉、惡心、嘔吐、焦急和 緊張等。由醫師判定兩項,包括有無高分解和高代謝狀態,體檢有無肌肉和脂肪大量消耗狀態。
目前PG-SGA已廣泛用于頭頸部腫瘤、肺癌、婦科腫瘤、胃腸道及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篩查與評估。Bauer等將PG-SGA應用于住院腫瘤患者,以SGA為近似金標準,測得較高的敏感性(98%)和特異性(82%);PG-SGA與SGA一致程度高,PG- SGA對預測腫瘤患者的住院時間有積極意義。Hill等發現,PG-SGA篩檢出的營養不良程度越嚴重的胃腸腫瘤患者,放療后不良反應越重,營養良好者的耐受力明顯優于營養不良者。Isenring等將PG- SGA用于頭頸部、腹部放療后的門診腫瘤患者,發現PG-SGA評分與6個月內體重減輕、生活質量低下呈線性關系,營養狀況評分可客觀反映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PG-SGA適合篩查不同年齡階段的成年腫瘤患者,操作前需要進行專門訓練。
PG-SGA評估過程需要經過專業和統一的培訓才能規范有效的在臨床應用,有許多細節的評價決定最后的評分,而評分的結果是指導營養治療介入的依據,也是營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因此,在應用此量表進行臨床研究和應用前需要統一標準的培訓,建議參考《PG-SGA腫瘤患者營養狀況評估操作手冊》。該手冊囊括了評估表填寫注意事項和要點,對于容易出現差異結果的體格檢查項目(脂肪、肌肉丟失情況評價)通過圖示給予了展示,具有準確的統一評估標準的作用。
(二)主觀整體評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nt,SGA)
SGA是1984年由Detsky等基于外科住院患者建立的營養評估表,被美國腸外腸內營養學會、ESPEN推薦使用。SGA包括兩個方面,共8項內容, 病史方面包括體重改變、飲食狀況、胃腸道癥狀、活 動能力、應激反應,體格檢查方面包括皮下脂肪厚度和肌肉的測量、水腫情況的檢査。分為營養狀況好(SGA-A)、輕-中度營養不良(SGA-B)和重度營養不良(SGA-C)OSGA具有無創性、易操作性,在住院患者中敏感性(82%)和特異性(72%)均較高。SGA已廣泛用于外科手術、慢性疾病、危重患者等,也應用于婦科腫瘤、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篩查和評估,且適用性均較好。Montoya等用SGA評估腫瘤患者化療后的營養狀況,結果表明,患者的營養不良程度與腫瘤分期、卡氏評分密切相關。
已經有研究證實了SGA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通過SGA評估發現的營養不足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是營養良好者的3~4倍。針對不同住院患者前瞻性研究顯示SGA能夠很好預測并發癥,包括透析、肝移植和HIV感染的患者。
SGA作為營養風險篩查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學者指出SGA反映的主要是疾病狀況, 而非營養狀況。SGA側重于篩查出慢性的或已經存在的營養不足,而不能很好地體現急性的營養狀況的變化。同時由于此篩查方法沒有將觀察項目與患者分類直接聯系起來,使該工具使用不夠簡便,無法用于快速的臨床篩查。另外,Reilly指出,SGA對使用者要求較高,更適合接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使用,不適合作為綜合大醫院常規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SGA作為主觀的評估工具,需要評估者在使用前接受專業的培訓才能夠保證評估的敏感性和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