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液質的一般概況
惡液質的首要臨床特征就是由瘦體組織消耗(可伴或不伴脂肪的丟失)導致的體重減輕,但影響體重的因素相對較多,如由于組織水腫和(或)腫瘤增大等的影響,部分患者雖然存在惡液質,但體重仍可以維持穩(wěn)定甚至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因此,單純的測量體重丟失情況可能會低估惡液質的實際發(fā)病率和嚴重狀況,此時,對機體瘦體組織量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和實驗研究均已證實,伴隨疾病存在的肌肉組織進行性消耗是導致惡液質不良預后的關鍵因素,且這種肌肉蛋白快速消耗引起的肌肉體積減少明顯有別于由饑餓、年齡增大、原發(fā)性抑郁癥和吸收不良導致的肌肉萎縮。雖然一些研究報告也發(fā)現在體重穩(wěn)定(體重波動在2%以內)和明顯消瘦(體重丟失超過5%)的患者中,靜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并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體重丟失主要不是由腫瘤的高代謝所導致的。但是,如果患者體重丟失的同時伴有全身炎癥反應,血清中呈現較高的急性期反應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R)如C反應蛋白,確實伴隨有較高的靜息能量消耗。這也提示,機體合并存在的全身炎癥反應狀態(tài)可能是此類患者靜息能量消耗增加的主要原因。
惡液質也是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當腫瘤患者體重6個月內減輕5%以上尤其是合并骨骼肌消耗性萎縮時,應高度懷疑存在惡液質的可能。約有50%晚期和80%終末期腫瘤患者合并惡液質,而這其中高達20%~30%的患者直接死于由惡液質導致的活動障礙和心肺功能衰竭。在食管癌和胃癌病例中,約80%的患者在疾病的某一階段可岀現癌性惡液質。研究發(fā)現,與體重維持穩(wěn)定的腫瘤患者相比,體重丟失5%以上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明顯縮短、化療副作用增大而療效變差。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惡液質的發(fā)生與腫瘤的大小和有無轉移并無明確的相關性,而僅僅與腫瘤的類型和發(fā)生部位有關,其中實體瘤高于血液系統腫瘤,實體瘤中以上消化道腫瘤和肺癌的發(fā)生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