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液質治療指南
日本就醫網
2021-11-26 13:30:55發布
惡液質治療指南,惡液質是晚期癌癥患者中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多數腫瘤患者的病情進展過程中, 往往表現為不可逆的食欲下降、體重丟失、營養狀況惡化,直至最后患者死亡。惡液質常伴發于慢性疾病,惡性腫瘤的惡液質發病率最高,而且以消化道腫瘤為最。
惡液質在惡性腫瘤患者中有很高的發病率,50%-75%的患者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惡液質。最容易引發惡病質的腫瘤包括胃癌、胰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等。惡液質實際上是一組消耗癥狀的總稱,臨床表現以持續性骨骼肌丟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組織丟失)為特征,并且不能被常規營養支持完全緩解。實際上,惡液質在腫瘤生長的早期階段即可出現,它也并不是指傳統思想里的骨瘦如柴、病入膏肓。如能及時發現、干預,則治療效果愈好。
癌癥惡液質如何發現和診斷?
癌癥惡液質的主觀癥狀包括食欲下降、早飽、惡心、嘔吐、味/嗅覺異常、乏力、疾病相關負荷、整體感覺較差;另外需要定期監測患者CRP、血糖、白蛋白、胰島素功能、睪酮等指標有無異常,對患者進行體能測試,包括ECOG、K氏評分、上肢握力測試等。
癌癥惡液質可能的早期分子標志物包括:Cathepsin B、Vit D受體基因多態性、IL-10啟動子及選擇素P基因多態性等。總的來說,應從病人的軀體、免疫、代謝、精神四個方面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