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前要做哪些檢查
肺癌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有沒有機會手術?采取何種手術方式?取決于腫瘤的性質及局部情況、有無遠處轉移、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基本功能狀態等。
術前相關檢查主要是為了盡量明確診斷,判斷有無轉移,判斷患者心、肺等臟器功能如何,能否耐受手術。完善檢查后醫生會一起討論是否應該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如何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風險有多大,以及如何避免出現手術并發癥等。
一、判斷腫瘤的性質及局部情況
1.胸部X線檢查:胸片是首選和最基本的檢查方法,通過X線檢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
2.胸部CT掃描:被公認為肺部腫塊患者首選的斷面檢查方法。CT掃描在檢出更小或隱蔽部位病灶、幫助定性診斷、進行準確分期方面均能較胸片提供更多信息,而胸部增強CT掃描能更有效鑒別大血管和淋巴結等。
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纖支鏡檢查可直接觀察組織的改變,采取組織供病理切片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同時纖支鏡檢查能了解氣管及支氣管等大氣道的腔內情況,對于肺手術至關重要。
4.肺癌腫瘤標志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對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5.痰液的檢查:針對伴有肺部感染者,痰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有利于找到感染的細菌及有效的抗生素,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還可進行痰細胞學檢查,有的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從而確定診斷。
二、判斷有無遠處轉移
1.腹部B超及CT:肝臟、腹膜后、腎及腎上腺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需要腹部B超或CT明確有無腹部轉移。
2.頭部CT:近年來由于對肺癌患者頭部CT檢查的普遍應用,發現了許多無癥狀的腦轉移患者,為治療贏得了時間,單純腦轉移可分期手術,效果好。
3.骨掃描:骨也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骨同位素掃描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
三、判斷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功能如何
1.心肺功能檢查:心肺功能是手術前的重要評估內容,對制定手術方式和評價術后肺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包括心電圖、肺功能檢查、動脈血氣分析、心臟彩超、長程心電圖等檢查。
2.血液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輸血全套、血型等可了解病人的全身情況,為手術做好準備,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3.其他檢查:當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及肝、腎疾病時,則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
術前輔助檢查的根本目的在于評估患者病情,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診療計劃,積極治療,爭取獲得完全治愈。
【關于日本就醫網】
日本就醫網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專業的跨境醫療,可安排日本專家為患者診療,日本名醫的診療意見、遠程會診等價值服務,長期為腫瘤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綜合的診療咨詢服務,并提供病歷整理翻譯、日本醫療簽證身元擔保、醫療翻譯陪同、醫療費用代理支付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