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容易患癌嗎
幽門螺旋桿菌(Hp,Helicobacter Pylori)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的一種螺旋狀細菌。進入胃內后,會出現短暫急性胃炎癥狀,但更常見的是形成無明顯癥狀的慢性胃組織炎癥,或者引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導致胃癌發生。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便是頒給了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及其致病作用的澳大利亞醫生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目前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跟胃癌的發生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如果感染再合并有胃部的一些慢性炎癥,將來發生腫瘤的概率比健康人群要高。不過,這并不等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一定會發展成胃癌,主要是看有沒有發生一些特殊的慢性胃部疾病,譬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對于這類人,治療時一定要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樣一方面能夠真正控制胃炎、潰瘍等病情,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性增生等癌前病變及胃癌發生。
在日本,如果發現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醫院會推薦進行除菌處理。一般來講,規范的抗感染治療是不難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但由于近幾年耐藥現象出現,往往導致根治失敗,還有約10%左右的人會重復感染,需要繼續進行除菌治療。由于國人的群居性,家人密切接觸也有影響,因此,建議密切接觸的人也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出現以下癥狀:
1.腹部不適:胃疼是潰瘍病的典型癥狀,它顯示了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正在被消化,常見上腹部疼痛、不適、飽脹、噯氣等上消化道癥狀。
2.泛酸: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泌素瘋狂分泌,導致胃酸過多,身體直接的反應就是泛酸和燒心;癥狀可表現為腹痛、腹脹、晨起惡心、反酸、噯氣、饑餓感,重者出現嘔吐
3.口臭: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關于日本就醫網】
日本就醫網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專業的跨境醫療,可安排日本專家為患者診療,日本名醫的診療意見、遠程會診等價值服務,長期為腫瘤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綜合的診療咨詢服務,并提供病歷整理翻譯、日本醫療簽證身元擔保、醫療翻譯陪同、醫療費用代理支付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