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健司教授的熱情:即使只有1%的可能性,也不放棄手術
沒考上憧憬的京都大學,成為落榜生
我家并不富裕,也不是醫生世家。小時候,我以為醫生的工作就是用手術刀在人的身體上劃,與我沒有什么關系。我最憧憬的大學是日本京都大學理學部,18歲時我終于有機會報名參加入學考試了,然而我落榜了。決定復讀一年。
「可以領取工資的醫學生」來到日本國防醫科大學
落榜后的1年中,我沒有去讀預備學校,選擇了在家中自習。在日本,大學考試落榜又沒有參加工作,選擇繼續復讀再考的人被稱為“浪人”,我這種情況屬于“宅浪”。有時我想知道自己的實力,就參加模擬考試,在考場我注意到了鄰座學生手中的國防醫科大學宣傳冊。
“國防醫科大學的入學考試不收考試費”
這句話就是我決定參加國防醫科大學考試的契機。
一直憧憬的京都大學,親戚們強烈推薦的早稻田大學,國防醫科大學,在第二年我都考中了!根本沒有想到國防醫科大學會錄取我。國防醫科大學不但不用交學費,還可以領取一份工資,為了不給父母增添負擔,我毅然決定上國防醫科大學。
遇到恩師尾形利郎,開啟呼吸外科之路
國防醫科大學的理念“內科治療不能治療的疾病,外科幫助眼前困難的病人”。我已經沒有困惑,斷然選擇了外科。
經過各診療科室的輪轉,我遇到了呼吸外殼的尾形利郎先生。和其他大專家不一樣,尾形先生不把病房巡診的活交給部下,每天早出晚歸,務必親眼看到自己的患者。他的執著,感動了每一位教職員。同時,尾形先生完整診療任務后能游刃有余的跑去隔壁歌舞伎町放松,年輕的我完全被他的魅力感染了。
「務必用自己的眼睛確認患者的狀況」尾形先生的教誨
我選擇呼吸外科,完全是因為遇到了尾形先生這樣的杰出導師。
“無比用自己的眼睛確認患者的狀況”
這是尾形先生認為最重要的事。比如某患者尿量少,護士打電話問值班醫生,醫生回復使用利尿劑。這時尾形先生會火冒三丈。尿量減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醫生必須親自面診找出原因。雖然現在尾形先生不在我的身邊了,他的言傳身教還是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的工作。
自衛隊橫須賀病院和美國海軍留學
國防醫科大學免除學生的學費,但是畢業后必須在自衛隊的醫院盡9年義務。1991年稱為臨床研修醫生的我,開始在自衛隊橫須賀病院工作,1993年被派往美國海軍接受潛艇學和潛水訓練。在美國海軍的歲月,真的像電影《軍官與紳士》中描寫的那樣,太艱苦了。
自衛隊橫須賀病院時代的鈴木先生
任期還剩4年時,我突然開始焦慮了。自衛隊醫院基本上是給健康的自衛隊員看病,看疑難病的機會很少。
“如此下去不可能稱為優秀的外科醫生”
外科幫助眼前困難的病人,我要成為外科醫生,這是我的夢想。一念之下,我斷然從國防醫科大學離職。
不要薪水,想在國立癌研究中心工作
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外科醫生,我想在國立癌研究中心工作。從橫須賀,我給國立癌研究中心的部長土屋了介先生打去電話。過去,參加國外的醫學會時和他有一面之交。
“您現在能抽出點時間見我嗎?”
土屋先生毫不顧忌我這個冒失鬼的請求,立刻回答“我等你”。
1995年3月21日 轉命日
離國立癌研究中心最近的地鐵站是筑地車站,一下車就感到擁擠不堪。“是不是發生什么事情了”,在人們的異樣氛圍中,我到了國立癌研究中心。原來筑地車站似乎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喇叭里一直在大聲廣播。
1995年3月21日。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沒有薪酬也可以,我想在這里工作!”
當時,想在國立癌研究中心學習,不要工資的年輕醫生有山那么多。土屋先生能抽時間見我,是不是收下我的可能性比較大。然而,土屋先生拒絕了我“法律上不允許,所以我不能接收你”。現在回想起,土屋先生覺得沒有工資的醫生工作,太可憐,所以拒絕了我。
當時,自暴自棄的我把步伐邁向了圣路加國際醫院。因為沙林毒氣事件,圣路加國際醫院人滿為患,這可不是我為了自己的事情填寫申請書的時候。
在國立癌研究中心東病院,半年后終于可以主刀了
我考慮了幾乎所有的醫院,最終選擇了1992年建院的國立癌研究中心東病院,1995年6月入局(日本醫院采用專科教授領導醫生團隊的組織結構,稱為醫局)。截至入局幾乎沒有手術經驗的我只有笨鳥先飛了,我就住在醫院里,24小時不離崗,隨時參觀學習其他醫生的手術。我第一次主刀做手術是入局半年后的12月份,當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1999年,我從國立癌研究中心東病院轉到中央病院。之后的3年,一直在土屋教授的指導下工作,經歷了許許多多疑難急癥,堅實的打下了外科醫生的基礎。
1997年國立癌研究中心中央病院
逆境時,打開患者的心扉
2002年,有一給北海道轉來的女性患者。肺門處一個特大惡性腫瘤,這是個高難度手術,我堅信準備完備就能手術成功。然而,術后因腫瘤栓塞(癌細胞浸破壞血管,被破壞的血管形成血栓)患者不能蘇醒。患者的丈夫非常憤怒,其他家屬也從北海道趕來。
我努力手術,但是沒能治好患者。我懷著歉意,每天與患者及家屬見面4~5次。每次進入病房,“傻瓜”謾罵聲不絕于耳。無論去多少次病房,家屬們的態度都沒有改變。但是我沒有逃避,每天都鼓起勇氣去病房數次。數周后,家屬們返鄉時,對我說了一聲“謝謝”,這讓我至今難忘。
無論何時,我都力求完美,有時順利,有時坎坷。無論何時,都不能逃避感情用事的患者。越是逆境,約需要打開患者的心扉,堅持用誠意與患者交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即使只有1%的可能性,也不放棄手術」
2008年我開始出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呼吸外科的主任教授。得到醫局里優秀醫生的支持,我們取得了國內屈指可數的手術成績。
「即使只有1%的可能,也不放棄手術」
這是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呼吸外科的基本方針。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年輕醫生的積極性,能更多的幫助患者。因此,其他醫生要放棄的疑難疾病,即使有一點手術的可能性我們也會嘗試,然后把我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已經被告知生存期的患者手術成功,患者說“感謝”,家屬從大悲中狂喜。這些無可取代的經驗一直鼓舞著我,也一定激勵著年輕醫師。
鈴木先生と醫局員の方々、手術中の様子
「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精神支持著醫學教室
「One for all, All for one(一個為大家,大家為一個),好的團隊是不是應該這樣。為別人付出,終有回報。
「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精神支撐著我們的醫局教室,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自覺執行的理想團隊。我只需要下達方向性的指示,然后這個沒有指揮的管弦樂隊就是開始演奏了。這是我們的團隊目標,我將和我托付的醫局成員一起繼續為患者提供卓越的治療。
和醫局成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