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抗原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聯合療法
日本山口大學醫學部先端癌癥治療開發
硲 彰一
我們發現病毒滅活的癌癥疫苗到現在的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癌癥免疫治療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近幾年來PD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簡稱ICI)在腫瘤治療的舞臺上初展拳腳后,眾人開始認同癌癥的免疫治療了。日本就醫網持續為您帶來日本的最新癌癥免疫治療信息。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消化器官惡性腫瘤的治療有效率只有0~30%。那么如何提高免疫治療的有效率稱為全世界腫瘤治療界的研究焦點。現在大體上已經明確了方向,癌癥免疫治療需要復合治療方案,醫生,特別是患者需要拋棄藥物治療癌癥的老觀念,癌癥免疫治療的目標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抗腫瘤,單純的ICI解除免疫抑制還不夠,同時需要提高免疫系統本身的能力。
要提高癌癥免疫治療的效果,需要研究腫瘤微環境,解除免疫抑制(Treg、TAM、IDO、cytokines、ICIs等),也需要通過癌癥基因突變抗原(新生抗原)提高宿主的免疫反應。
山口大學的腫瘤免疫學玉田教授等發現,在控制腫瘤的免疫抑制方面,投放免疫佐劑Poly-ICLC和LAG-3Ig(相關抗原)后CTL細胞的PD-1、LAG-3的表達就下降了,可以改善免疫疲乏,獲得強力的抗腫瘤免疫。針對標準治療無效的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腺癌,使用以上免疫佐劑和受HLA-A*2402、*0201、*0206約束的相關抗原HSP70及GPC3實施了Ⅰ期臨床試驗(CYTLIMIC,NEC的共同研究)。結果顯示,17例中有16例發生了相關抗原誘導CTL(殺傷性T細胞),10例腫瘤標志物下降。
另一方面,檢索了全外顯子解析腫瘤組織和RNA序列,各患者之間很少有共同變異,也就是說使用新生抗原治療將是完全個體化的。研究者們還發現,惡性腫瘤的原發灶和轉移灶的變異種類相差40%,治療上需要更精準的訂制醫療。
綜上所述,癌癥免疫療法中,治療所用抗原的主體從相關抗原轉變為新生抗原,在有效病例的選擇和多樣性上結合控制抑制性免疫方法,從而開發出很有效的復合免疫療法。期待新生抗原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聯合可以構筑一種高效的癌癥免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