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確診要做哪些檢查
如果罹患胃癌,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明確腫瘤性質和分期,因為分期直接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如果檢查不合理或者診斷不明確,那么接下來的治療必然是盲目的、甚至是錯誤的。那么,對于確診胃癌的必須檢查應有以下內容:
1.胃鏡+活檢:
胃鏡檢查是必須的,可以明確病變的位置、大小、形狀,更重要的是可以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明確疾病性質;比如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印戒細胞癌(惡性度依次遞增)。
但有時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一次活檢并不能成功取到腫瘤,多數檢查報告會顯示慢性炎癥。此時,這分兩種情況:一是胃部沒有癌變,的確就是胃炎和粘膜潰瘍;另一種情況就是有癌變,但是由于伴有炎癥和潰瘍干擾了結果,甚至取活檢時只是取到了粘膜炎癥部分,沒有取到較深處的癌變細胞。
如果內鏡醫生認為有病變可疑時,就會建議患者先口服抑酸藥(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等)2-3周,再次做胃鏡并取活檢。出現這種情況時,建議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服藥后再次取活檢。
有時候醫生會建議患者同時做腹部增強CT,可以了解病變處胃壁是否增厚,如果CT能夠明顯看到胃壁的增厚,那么病變幾乎是肯定的。一定在胃鏡取活檢時深取材和多點取材,甚至可以考慮內鏡下粘膜切除。時常會遇到患者做2-3次胃鏡才明確診斷。
2.超聲胃鏡:
超聲胃鏡就是胃鏡頭部帶有超聲探頭,可以了解病變侵犯胃壁的厚度,即T分期;同時可以大致了解胃周淋巴結轉移的情況。這是對準確的胃癌分期來說,是必要的檢查。
但由于是屬于有創檢查,患者在做過普通胃鏡檢查后,對于再次做超聲胃鏡很多是不理解的,如果讀過本文后,希望能夠明白。國內不少醫院為了節省時間或多少迎合患者不想做的心理,這項檢查基本都省略了。
3.腹盆增強CT檢查:
可以了解是否直接侵及胃周的胰腺、肝臟、脾臟、膈肌腳等器官和組織,同時了解有無腹腔淋巴結轉移,有無肝臟或腹腔擴散,是很重要的分期檢查。對于判定可否根治性手術切除的重要依據。另外,盆腔CT對于女性患者尤為重要,胃癌偶有卵巢轉移;對于男性患者,也可以盆腔超聲代替。
4.胸片或胸部CT檢查:
胸片可以大概大致肺部有無結節,如有可疑結節,最好做胸部增強CT,進一步了解肺部情況,有無肺轉移。關于X線片與CT的區別,有人比喻得很形象:
X光:像把面包壓扁了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后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于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后通過電腦計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后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5.頸部超聲:
部分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結的跳躍性轉移,就是胃周可能沒有淋巴結轉移,但是會轉移到左頸部淋巴結(Virchow淋巴結)胃癌患者可有典型的左頸部淋巴結轉移,一旦轉移,考慮晚期。
注釋:Virchow淋巴結是以德國著名的病理學家Rudolf Virchow(1821-1902)命名的淋巴結,位于左鎖骨上窩的淋巴結,接受來自腹腔的的淋巴管。
6.胃腸道腫瘤標志物:
了解CEA、CA199,CA724,CA125水平,這項化驗作為參考但不是確診依據,病理診斷結果是確診的金標準。胃癌的其它可考慮的檢查內容如下:
PET-CT檢查:對于惡性腫瘤來說,這項檢查是篩除全身擴散轉移的重要工具,可以在疾病早期發現,但檢查費用高(一般為7000元以上)。當普通的檢查診斷為癌轉移,但是表現不典型時,可考慮做作為補充診斷,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骨掃描:如果CT或MRI檢查懷疑骨轉移時,可以考慮行全身骨掃描檢查,明確是否有骨轉移。
腹腔鏡探查:與其說是一種檢查手段,其實是一種小的手術。就是患者在手術室全麻后,進行腹腔鏡探查,這是有創檢查。目前在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大的腫瘤中心應用,不是常規的檢查手段。好處是更明確胃癌的局部情況及清楚看到整個腹盆腔有無擴散轉移,并且可以做腹腔游離細胞學檢查,是更精準的分期手段。但同時這個是有創檢查,臨床推廣還有待大型臨床研究支持。
7.肺功能、心臟超聲、血管超聲:
肺功能、心臟超聲、血管超聲不是診斷檢查必須項目,是術前心肺功能的評估檢查。